改革路線圖
  01
  實施企業能力提升工程
  ●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
  ●增強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活力。
  ●扶持初創期科技企業。
  02
  實施產業升級牽引工程
  ●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
  ●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發展。
  ●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
  ●推進都市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03
  實施區域創新示範工程
  ●推進國家級產業基地領先發展。
  ●推進重點區(市)縣提質發展。
  ●推進全域創新創業競相發展。
  04
  實施校院地協同創新工程
  ●建立校院地協同創新平臺。
  ●推動高校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促進高校創新資源開放共享。
  05
  實施科技人才發展工程
  ●引進聚集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
  ●培育創新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
  06
  實施創新環境優化工程
  ●構建科技孵化培育體系。
  ●健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健全科技惠民服務體系。
  ●優化科技開放合作環境。
  值得期待的改革清單
  01
  ■構建城市綜合創新生態體系。
  02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03
  ■完善產學研金協同創新機制。
  04
  ■建立鼓勵創新創造的人才機制。
  創新驅動發展 一子落 滿盤活
  我市重點突破、以點帶面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良好開局
  4月4日,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247項全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獲獎項目之中,由在蓉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主持研發的科技成果,達到155項,占到全省獲獎總量的62.8%。
  這些來自成都各產業前沿領域的“成都創新”,是驅動成都“領先發展,一馬當先”的創新基因,也是深入實施“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總體戰略的轉型動力。而這些,僅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成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總體佈陣與方略之中,一個縮影。
  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以創新驅動的變革與突破,正在不斷進行能量積累。已初步進入創新驅動發展新階段的成都,經濟社會跨入全面加速轉型新時期,如何在資源要素“緊約束”時代,突破生產成本上升和承載能力受限“雙重擠壓”的發展瓶頸,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培育發展新動力、打造競爭新優勢,成為不可迴避的改革命題。
  創新驅動是推動轉型發展的核心動力。當下,在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盤棋”之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創新六大工程,實現國家創新型城市目標”的“161”總體部署,已全面啟動。從改革破題,加快建設中西部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城市,科技創新“六大工程”的付諸實施,將成為重點突破、以點帶面,“一子落而滿盤活”的核心突破口。
  產業技術路線圖的“蝴蝶效應”
  千萬元扶持資金“撬動”十億級創新投入
  髮端於成都移動互聯網產業技術路線圖編研的“蝴蝶效應”,1000萬元的成都市級財政科技經費投入,引來了“數十億級”的國家級科技重大專項落蓉,不僅如此,總投資近50億元的“國字號”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園,最終也落定成都……
  4月9日,成都市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協議核心內容,是以三十所為龍頭,聯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所屬二十九所等單位,在蓉共建國家示範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園,打造網絡信息安全產業鏈。
  若非提及,或許鮮有人知,這樣一次戰略意義的合作,最初,是髮端於成都移動互聯網產業技術路線圖的“蝴蝶效應”。
  去年,圍繞移動互聯網、汽車、增材製造(3D打印)、軌道交通等產業方向,市科技局牽頭組織編研產業技術路線圖。對移動互聯網產業鏈全景圖解析結果表明,我市在網絡信息安全、芯片研發、移動電子商務平臺集成等移動互聯網產業鏈關鍵技術環節具有一定比較優勢。
  編研僅僅是產業技術路線圖編研之端。如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讓“圖”盡其用,才是傾力繪此“圖”的靶心。
  以產業技術路線圖為基礎,前瞻謀略,釐清產業升級的優勢與長項,分析支撐引領的缺鏈與補鏈環節,市科技局隨之啟動“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集群重大專項”。作為“首批”協同創新專項,由三十所牽頭,聯合成都衛士通、成都嘉微電子、成都網安科技等6家蓉企共同承擔的“基於自主可控安全芯片組的新一代信息系統核心設備研發及產業化”協同創新產業集群重大專項正式啟動,項目總投資7500萬元,成都市級財政科技經費投入1000萬元。
  而這,僅僅是產業技術路線圖“蝴蝶效應”的一個開始。
  以此項協同創新重大專項為基礎,由三十所牽頭,“以密碼為核心的系列安全產品和高安全服務體系研發和產業化”的2013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設重大專項,獲得國家立項。該專項總投資近30億元,其中,僅財政部直撥資金就達11億元。國家級專項在蓉實施,將整體提升成都在全國信息安全產業領域的創新力,整體提升成都信息安全產業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一條同步推進的“路線圖”也在加快成為現實。最終促成本文開始提及的那一幕:總投資近50億元的國家示範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園落定成都,該園區最終將形成千億級國家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基地。而從另一視角而言,此專項也是成都“破題”院校地協同創新的深入嘗試。
  “通過產業技術路線圖這一科技創新管理方法,抓住‘市場—產業—技術’這條主線謀劃,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匹配資金鏈、提升價值鏈,是科技管理部門探索成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和科技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徑。”市科技局主要負責人分析,今年,隨著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六大工程”的推進,“產業升級牽引工程”將以工業差異化發展“1313”戰略、高端服務業、都市現代農業為重點,以產業技術路線圖為牽引,突破關鍵共性技術“短板”,推進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促成產業集群的整體“跳級”。
  眼下,“合作式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面向通用飛機航空電子產業集群項目”“高端裝備再製造(3D打印)技術協同創新及其產業化”等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集群重大專項同樣在加速推進。
  尚未投用就已“滿員”的產研院
  區域創新示範工程構建創新驅動多點支撐
  位於雙流縣的電子科大研究院大樓,下月才將全面交付,校地合作項目卻已讓15000平方米的科技孵化載體“滿員”,這樣的“難題”,在多年前的雙流,並不多見……
  “下個月,電子科大研究院大樓就將全面交付,15000平方米的載體,校地合作的項目,幾乎已全部裝滿了。”這些天,擺在雙流縣科技局面前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尋找更多的載體,為接踵“安家”雙流縣的科技項目找地兒。而這樣“痛並快樂著”的“難題”,在多年前的雙流,是不多見的。
  “在成都,科研院所、高校等科技資源大多分佈於中心城區,二、三圈層相對較難與高校院所形成長效協同。”這些曾經困擾雙流縣發展的“難題”,已成過去時。眼下,隨著雙流縣以“研究院+產業園”模式推進的高校院所科技創新產業園建設,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香港城市大學等市域內外的高校資源紛至沓來,從而成為成都打造近郊區縣提質發展示範區的 “先發”區域。
  如何打破“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區域分佈現狀,讓同處於成都版圖各圈層,獲得更多的創新資源“輻射”?如何破解科技資源與地方經濟“兩張皮”的常見症,變“梗阻”為“通流”?
  雙流縣高校院所科技創新產業園建設的“試水”,僅僅是成都推進科技創新“六大工程”,實施“區域創新示範工程”“院校地協同創新工程”的改革案例之一。
  眼下,成都市全面啟動“區域創新示範工程”,推進國家級產業基地領先發展,我市將推進成都高新區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支持天府新區加快建設創新研發產業功能區,經開區建設開放型國際化的創新高地。
  推進重點區(市)縣提質發展,我市將支持金牛區、成華區等與中鐵二院、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合作,建設中鐵軌道交通高科技產業園和環電子科技大學知識經濟圈,充分發揮區域創新資源優勢,打造中心城區高端發展示範區;支持雙流縣、新都區等與高校合作,建設高校院所科技創新產業園、能源裝備產業化基地,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打造近郊區縣提質發展示範區;支持新津縣、蒲江縣等與科研院所、重點企業合作,建設新材料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獼猴桃出口及精深加工科技示範基地,大力集聚創新要素資源,打造遠郊市縣升位發展示範區。
  推進全域創新創業競相發展,我市將鼓勵各區(市)縣立足自身稟賦加快科技創新,加快形成“戰略功能區+創新型園區+產業基地”的多元化、多層次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
  與此同時,我市全面啟動的“校院地協同創新工程”,將制定實施校院地協同創新計劃,推動高校科研體制改革,支持建設一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和校院地協同創新創業載體,充分發揮高校院所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及人才引進培養等方面的優勢,發展協同創新組織,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通過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地方經濟創新發展。
  “科技創新券”今年啟用
  立體構建完善科技創新創業服務環境
  數月後,我市將啟動“科技創新券”支付模式,通過網絡支付的線上線下聯動,對科技服務供需雙方,實行“雙向補貼”,企業只需“一鍵支付”,就能享受到政府補貼,而無須再拿著單證走流程、找窗口……
  4月11日,區(市)縣科技局(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上,關於“嘀嘀打車”在線支付的話題,成為會上一個熱議的焦點。
  這並非是無的放矢的議題,諸如“嘀嘀打車”在線支付的模式,將在數月後應用於成都科技企業服務的創新模式之中——市科技局將於今年啟動“科技創新券”支持模式,通過網絡支付的線上線下聯動,對科技服務供需雙方,實行“雙向補貼”。
  早在幾個月前,市科技局就已啟動“科技創新券”的科技服務應用調研,“舉個例子,通過我市科技資源共享平臺,一家IT企業前往電子科技實驗室做測試,通過在線支付,企業測試經費支出的政府補貼,可通過輸入驗證碼直接抵扣,而對服務提供方的支持,也可通過服務券方式獲得政府補貼。”市科技局創新創業服務處相關負責人分析。
  而在今年,隨著“創新環境優化工程”的實施,諸如此類的科技服務改革,可謂不甚枚舉。
  基於“構建科技孵化培育體系”,我市將構築覆蓋全域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化基地”的科技孵化體系,推進各類孵化載體投資多元化、機制多樣化、體系網絡化、服務專業化發展,鼓勵發展“專業技術平臺+早期投資”模式的新型孵化器,全年力爭新增國家級孵化器2家,省級以上科技孵化載體10個,新增孵化面積20萬平方米。
  破解常見的科技企業融資“貧血症”,我市將深化科技創新與金融資本結合,立體構建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立創新投入風險分擔機制、貸款和擔保風險補償機制,鼓勵和引導各類金融資本支持科技型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同時,積極搭建風險資本與創新創業對接平臺,支持科技成果出資入股並確認股權。眼下,《成都市科技企業債權融資風險資金池風險補償資金暫行管理辦法》正在積極醞釀,並將在近期出爐。屆時,政府將通過引導擔保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同出資,使財政資金放大10倍,用於解決科技型輕資產企業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信用貸款等問題。
  專家點評>>>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
  實踐“創新驅動”
  成都有下深水改革的決心
  當前中央確定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主要目的是為結構調整創造有利條件,類似於中醫的“辨證施治”療法。成都要實現省委經濟工作會要求的“領先發展,一馬當先”,必須在發展方式上率先轉型,在結構優化升級上率先突破。率先突破的關鍵點,就在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發展空間不變的前提下,向“創新驅動”要“空間”,推動經濟提質升位。
  產業結構調整,以及高水平的發展,都要靠創新支撐,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自然成為首要任務。縱觀全球,經濟發展強韌的國家、城市,總有著強勁創新能力的共同特質。放眼國內,諸如上海、江蘇、深圳等地,近年來傾註最多的,就是大力推進“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戰略,目前已取得明顯進展。發展於當下,成都只有通過強化創新能力,使經濟發展建立在更多地依萍冀健⒁攬刻逯蘋拼蔥律希緯芍С徘蚓錳嶂噬壞暮誦那Α3啥際薪昀矗乇鶚僑ツ曛兩瘢群蟪鎏ǖ囊幌盜寫蔥慮⒄溝惱嘰朧廡┱呤鞘凳┳頭⒄溝木嚀逍卸彩淺鞘星懍τ詿蔥慮奶鵲枷潁湓� “完善產學研金協同創新機制”“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等方面的破題,我們看到了成都實踐“創新驅動”,在關鍵環節下深水改革的決心。  (原標題:創新驅動:推動轉型發展的核心動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q16dqch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